• 业务咨询、市场合作:61619362
  • 公司邮箱:support@datatom.com
联系我们  | English

建立对“能力”的正确认知

作者:韩欣     来源:站内原创     2020/07/02 09:45:33    

 

最近下属经理多次跟我谈起,究竟如何衡量人员的能力? 以及如何培养人员能力?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建立对“能力”的正确认知。

能力的内涵
其实,当我们谈论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大多数人通常都是在说他的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如何如何。

因此很多人在追求能力成长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只看重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提升。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区分两个人工作效果和成事能力的,往往根本条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可能两个专业技术水平差不多的人去处理相同的事, 产生的结果是天壤之别;甚至有些专业水平低一些的人,处理起事情来反而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来仔细分析“能力” 这个概念的内涵,

首先, 能力从字面上理解也不难理解,“能—— 力” 就是指能成事的一种力量,  中国人其实一般不叫能力, 叫“本事”, 我们通常看到厉害的都会说 “这个人有本事咧!” “有本事你来啊”,不会去说“有能力你来啊!”; 所以有本事的人,是一个能做成事的人,只有做成事的人才是有本事的人,否则在中国不会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人。

其次,我们再分解一下“能力”, 可以简单将能力分为三部分: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基础,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 还有执行、处理事物的方法和经验(即“执行能力”);以及学习、反省检讨的能力(即“学习能力”)。

 

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事, 并且有不断提升进步的基本条件。

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 牵涉的层面相当的广泛且细腻的, 我在近期的内部培训上也是重点纳入执行力这个板块, 我认为执行力是这三个能力里最重要的能力,没有执行力,再多知识,再会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 , 要掌握不同事情间的轻重缓急, 要懂得阶段性、循序渐进推展工作;执行事情时,也比如会产生与他人沟通协调的需要, 因此沟通技巧和方法也是不可或缺; 另外事情的推展一般也不可能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因此还必须懂得如何影响他人,驱动他人积极的协作,必须懂得响应的技巧与方法, 并且知道如何把一群人组织起来, 发动群众解决问题,懂得如何安排、合理分工的将一件事情“做出来”。

还由于执行事情的过程中必须要与“人”打交道, 所以对于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质的认知也很重要,知人才能善任, 如此下推, 诸如此类种种, 很多非常分支的能力都需要具备 ,都属于“执行能力” 的范畴。

学习能力
至于“学习能力”, 则是专业知识、执行能力两方面能否进步的关键所在, 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基础源头。

学习能力首先也取决于一个人态度上是否真正的“有心要学”, 每每跟人聊起,很多人都是在嘴上说着都是希望自己学到更多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有心”, 也不是真的“要学”, 遇到挑战就后退了,逃避了,遇到批评心理就不平衡了,受打击了, 哪还有心思考虑说真正自己该关心的是能从某个事件中学到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真正的学习要能做到极度开放的心态,接受新观念,突破原有的认知边界, 才是真正的学习,  真正要学的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因为真正的学习是改变,改变意味着要打破原来,多数人不过是多学了点咨询聊以自慰罢了。

其次,关于学习能力,还要审视是否有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还有能够深度思考, 以及持续的自我反省也是个人学习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做不到这些,学习能力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个人能力的成长,必须要三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不可偏废。 有些人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专精,谈起事来头头是道,到了实际执行,结果奇差无比。只有专业知识,没有执行能力, 完全不足以成事, 说的再多,也属于理想,也都是空中楼阁。

没办法执行落实以得到最终成果的,都是丝毫价值可言的。

我们反过来看, 如果执行能力很强,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也是不行的, 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正确的分辨、判断事物,没办法正确选择, 很容易导致把事情执行到错误的方向上去,没有把事做“对”,这种情况也是徒劳的。

所以说专业知识是基础, 也是工具,但不是目的,目的是成事。

学习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基础,具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执行能力强,才能让想法变成现实,产生结果和价值。

一个人也唯有三者同时注重、均衡发展, 其能力也才可以真正的提升。

能力的五个层次
第二个想谈的是关于能力养成的五个层次。

在工作或生活当中,我们不断地在学习各种事物或技能,而随着对同一件事物运作得更熟练、了解得更透彻、应用得更广泛,一个人的能力也跟着逐步提升。

如果仔细分析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学习成长过程,则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反映出来的能力高低,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概括为:不会、会、熟、精、通


从“不会” 到 “会”
当我们接触到一件新的事物时,因为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的,所以必定是从“不会”的阶段开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基本的方法与步骤,于是学“会”了这件事。

 
“会”的标准其实不高,只要一件事情做得出来就算是“会”,但可能要花太多时间而没有效率,且做出来的品质也可能只有六十分左右。
 
很多事物我们经常只学到这个阶段,如果这是生活中休闲娱乐方面的技能,自然也足够了;
 
但如果是工作上的能力,恐怕仅仅如此就不够了, 企业竞争讲的是优劣高下之分,要有竞争优势就好更好, 及格只能淘汰。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比别人差一分就居于劣势。因此 , 能力如果光是停留在“会”的阶段,显然不足以在竞争中存留下来的。

从“会” 到“熟”
学会了一件事情之后,通过反复不断地操作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进步到可以把这件事做的很有效率,做的很好,则能够称之为“熟”。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能力上达到“熟”的等级,代表着他能够在效率品质这两方面,同时达到一定标准的要求,对事物的运作与执行滚瓜烂熟。

一个人的能力到达这个等级时,大抵能在既有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得中规中矩,还算称职。

许多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达到“熟”的程度之后,很容易会陷入一个盲点,即认为自己对这件事情已经熟透了,难道这还不够吗?

然而,“熟”充其量也只是在依样画葫芦, 只不过做得又快又好罢了,对于事物的了解却不见得透彻, 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稍有变化,很可能就无从下手。

一个人的能力若一直停留于此,往往容易成为 “万年员工”,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样层级的事;也很可能因为客观环境改变,既有的能力不再有用,必须从头学习新能力。

从“熟”到“精”
“熟“ 再往上一个层级是“精”。

在工作上,唯有达到这个等级的能力,才有资格在一家公司当中担任基层主管到中级主管的职位。

这也是工作中,我认为的“一般选手” 和“高手” 的分水岭。

要提升到“精”有一个先决条件,即要对于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有“深度”的了解。而一个人唯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习惯性地运用“系统性的思考” 与“结构性的分析”,才有可能对于事物产生彻底而深度的了解。

经由对事物的深度了解,便能够主动的、独立的改善改善事物, 具有这样的能力才可称之为“精”。

因此,一个人要从熟”提升到“精”,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仅要知道如何做,还要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借以掌握每一个运作背后的道理与根源所在,如此才有可能找出当中不够完善之处,并加以改善;遇到变化的时候,也能够知道如何轻松应对。

从“精”到“通”
“精”还并不是最高层, 最高层次是“通”。

从“精”到“通”,是一个较为漫长、难度较高的过程。

就工作上而言,一个人能力要提升到“通”的等级,必须要跨越多领域,经历过至少两种类型以上的事物,在“精”于不同类型的事物之后,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加以去异求同,而在面对这一行业内的其他新事情时,便能够驾轻就熟地应对。

一个人的能力提升至此,可称之为“通”。 也就是融会贯通的 “通”的意思。

尾声

而每一次层级的提升,都有更多不同的条件必须具备,而非随着时间的进展就能自然地升级;而且,越往高的层级,其升级所需的学习过程也越发漫长。

一个人的能力能够提升到哪一层,  是否会中途就停滞不前了?

这就要取决于此人是否清楚的认知到这个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 以及所需的条件是什么,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和耐心去学习,去克服重重阻碍。

成长,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此能力的内涵和层次为标准,对管理者来说无论是我们在选人、用人、育人过程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依据;

对员工来说,则可以用于检视自己,盘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处于什么层级,哪些只是会,哪些到精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