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咨询、市场合作:61619362
  • 公司邮箱:support@datatom.com
联系我们  | English

李万军:认清形势,主动应变,加快推进辽宁经

作者:德小拓     来源:站内原创     2020/06/16 09:28:31    

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受阻、金融市场震荡、通货膨胀彰显、就业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以及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复杂化,大国之间博弈加剧,矛盾凸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世界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一是全球经济下行,疫情蔓延将导致新一轮经济衰退的拐点。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造成一系列的供应链中断和消费停顿,引起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经济基本面受到严重冲击,这种冲击具有广泛性和一定的持久性。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可能会遭到破坏,使全球化市场产生碎片化发展的风险。

 

绝大部分国际机构预测,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2020 年世界经济将陷入负增长,而且幅度远超 2008 年金融危机。疫情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正在显现,新一轮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持续积累,给今后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有悲观的预测认为,疫情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衰退的拐点,可能会陷入休克和持续多年的大萧条,衰退程度和何时复苏将取决于疫情防控的速度和成效。

 

此外,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高企,一些敏感地区热点问题频发,美国最近围绕黑人弗洛伊德之死爆发的动荡,已经蔓延整个国家。疫情使一些国家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会出现以局部战争方式转嫁国内矛盾的情况。

 

疫情也带来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风险,疫情发生后,各国都在重新审视本国产业链的安全性、可靠性,一些重点产业、企业可能被要求迁回国内,并严格审查对外投资,从而影响我们国内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是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常态,从国外获取高新技术的难度加大。美国实施“美国优先”战略,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持续加大对中国打压阻遏围堵和极限施压力度,“十四五”时期是中美战略博弈最为激烈的时期,将从贸易、投资、科技、人才、金融、军事、意识形态等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遏制和打压,通过操纵涉港涉台、涉疆涉藏等议题不断挑起事端,中美政治上新冷战、经济上脱钩、安全上擦枪走火的风险空前加大。

 

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尽管中美在2020年1月15日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是未来20年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大方向,对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这也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最大的外部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修改了出口规则,禁止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芯片制造商向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提供半导体管,并将共计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奇虎360、云从科技等33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产业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时的讲话中指出:“未来 10 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10 年。”

 

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大幕开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并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调整重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智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争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

 

与以往科技革命不同的是,这次科技革命是我国第一次与发达经济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重塑和产业格局重构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发展机遇。

 

四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态势下,我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9 年经济增长 6.1%,经济运行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正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020 年虽然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但没有破坏经济增长的基本面,随着二季度以来的复工复产复市,以及各种减税降费等政策了出台,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正在快速恢复增长态势。

 

辽宁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加快恢复生产秩序,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扩大消费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鼓励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疫情出现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企业扶持政策,辽宁及各市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要着力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着力解决企业资金链压力大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专项资金扶持,设立纾困基金,提供援企稳岗补贴,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当前困难阶段。进一步完善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让辽宁产业基金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充分发挥“四两拔千斤”功效,最大限度引导社会资金加快投入。金融机构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落实和出台企业延期还本付息、降低利率、提供贴息贷款、减免费用、加大企业授信额度、提供“抗疫复工贷”等措施,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

 

二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尽快完善和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税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提升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疫情对外贸的不利影响。研究出台更多减税降费举措,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真金白银”的获得感。

 

三是促进对小微企业的精准帮扶。支持金融机构努力提升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细致梳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功能,利用大数据中的实时数据、行为变量等帮助金融机构在为中小微企业放贷时做决策。更注重让互联网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这些中小银行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主要角色,防止小微企业出现“流动性猝死”。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落地、达产达效

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抓手,增强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一是积极有序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促进京东、万达、恒大、腾讯等企业在辽宁的投资项目加快推进,促进华晨宝马新工厂、华锦阿美等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达效。推进朝凌高铁、沈白高铁、大连新机场、大连湾海底隧道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以及徐大堡二期工程、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辽宁段)工程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二是有效解决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瓶颈制约。坚持问题导向,打通用工、运输、原材料供应等堵点,从金融、信贷、交通物流、服务指导等多个方面为项目建设创造宏观保障条件,加快恢复正常建设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到企业、工地,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现场对接需求,协同解决难题,当好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的服务员,在促复工、稳经营、增信心上持续发力。

 

三是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提早谋划,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农村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协调重大项目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安排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优先配套和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加强主动投资,重点在5G等“新基建”上精准发力

充分利用国家为应对疫情出台的宏观政策调节措施,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用“新基建”投资带动辽宁“四新”经济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张”规模等有利条件,加强主动投资,充分发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的重要作用。2020年全国“新基建”投资规模大概在2-3万亿元,主要领域是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高科技、新产业。辽宁要把扩大的专项债等重点投资到“新基建”上,发挥“新基建”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带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等行业增强发展动能、势能,形成催化、倍增和叠加效应。

 

二是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疫情下,倒逼企业向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数字转型。辽宁要抓住当前数字经济全面提速、引领其它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机遇,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的指示精神,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5G产业,推动5G在智能网联汽车、共享经济、远程医疗、4K高清传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创新体系的战略重构,加快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辽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跟进国家战略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集中科技资源和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重点部署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领域交叉前沿研究,催生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掌握创新主动权。
 

积极引导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全面提振全社会消费信心,加快释放被抑制的市场需求,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加快构建强大消费市场。

 

一是促进消费行业全面复工复产。对不同服务行业的复工及时做出评估,指导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对经营困难企业提供纾困基金、租金补贴、就业补贴、信贷扶持等支持,为某些行业可能出现的补偿性消费提供更好的供给。

 

二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通过鼓励各单位为职工发放消费券、民政部门为生活困难群体发放特殊消费券、社区等单位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慰问消费券等方式鼓励居民消费。对汽车、家电等产品研究出台提供消费补贴、开展“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消费升级。补齐农村地区消费设施短板,加快消费市场下沉,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三是培育壮大被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疫情催生了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线上创新服务模式,带动了更多消费线上化和线上线下融合。要进一步加强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抓住疫情下的潜在机遇,着力提升产业链集群水平

新冠疫情发生后,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倾向于向中国市场转移,辽宁应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低成本资金,积极推进辽宁产业链集群水平,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一是抓住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契机。由于我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成为现阶段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通过战疫中的表现也证明我国是外商投资最好的保护地,在全球疫情稳定后可能迎来吸引外资的高峰期。辽宁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出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举措,促进外资项目落地。疫情发生后可以看出,越是产业链完善的地方,越能凸显其竞争力。当前南方地区一些企业订单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其产业链主体都在本地,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辽宁在汽车、船舶、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等方面产业链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应积极利用这种优势吸引全球产业链高端企业投资,从而起到强链、补链、延链作用。

 

二是积极利用低成本国际资金完善产业链。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各国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积极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大部分是追求回报率的金融性资金。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对全球流动性的吸引力也最大,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历史性机遇。辽宁既要抓住这一机遇,也要谨慎规避风险,积极利用大量的国际低成本资金,与辽宁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引资补链”、“引资扩链”。

 

三是加强对完善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解决产业链难点堵点,助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持力度,积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通原料、生产、销售循环大动脉,积极释放产能,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实现各行各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增强核心企业带动、整合、完善产业链的能力,以核心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达产。鼓励银行加大流动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提高核心企业信贷资金向上游企业的支付效率,减少产业链账款拖欠或资金占用,支持核心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延期付款便利,提高核心企业销售资金回笼效率,减轻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

 

大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完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依托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抓住优势,加快发展。总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完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依托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总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完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利用“辽宁省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辽宁省国家创新药物(本溪)基地”两大平台及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大学、沈阳医学院及医药企业研发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突发疫情科研攻关、新药开发等工作。加强医药科研投入,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促进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本溪、沈阳、大连等生物医药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利用新冠疫情下全球扩大需求的契机,以东软医疗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数字医疗设备等产品生产,扩大出口。对相关企业生产和扩大重点急需设备及关键、紧缺零部件生产予以资金支持。对国家和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作用突出的其他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

 

二是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响应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响应机制。